大家都在討論宗教,我是無神論者,而且這是選擇後的結果。

給過自己很明確的一段時間,很積極的行動,像找工作、找房子一般的想要找到一個「適合我的宗教」,所以我去了佛學研討班,去了團契,摩門教聚會,還讀了不少伊斯蘭教的文章,一個月之後,我放棄一切「尋覓」的動作,因為不管在哪裡我都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,於是,我告訴自己或許暫時不需要宗教。

首先,我討厭取暖行為。很多宗教集會都是一群人一起發洩負面情緒,相互安慰取暖,但這樣的過程,有時候讓人變得鴕鳥,有時只是負能量的總和我甚至覺得自己過得好好的,參加完聚會心情反而更差,我到底為什麼要固定花時間去承受陌生人的煩惱?!

然後,我一直無法相信生死輪迴。無論是死後有天堂,死後去投胎,死後下地獄……所以我總是無法全心的踏入「相信」這一步。依佛教的說法,我是一個「我執」很重的人吧,或者金剛經裡剛愎難馴的五濁眾生,我永遠不相信只要我祈求,我就可以獲救,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努力。

我害怕宗教的很多規定和儀式,衣服要怎麼穿、固定做什麼事……都讓我覺得受拘束與浪費時間,尤其當我看到很多家庭因為宗教吵架,婆婆為了拜拜刁難媳婦……就會覺得何必自討苦吃。

還有,我不喜歡完全正向樂觀,我覺得這樣有點假,像是偶像包袱很重,生活中來點陰暗面挺好的啊,生命有時本就該辛苦呀,把自己丟進萬丈深淵,別急著爬出來,這是日常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
當然,我也是需要一些心靈上的慰藉?寄託?靜心?總之目前為止文學完全可以取代宗教,軟弱困惑的時候,透過書籍找答案,喪氣的時候,躲進大部頭小說中麻痺情緒,或靠書籍丟自己入萬丈深淵,這樣說有點變態,但我滿享受那種低氣壓。

雖然無神論,但我不否定宗教。我也從不同的宗教中撿到寶藏,像蘭嶼的祖靈始終讓我感到溫暖,我一直帶著蘭嶼的手鍊,相信祖靈會保護我,像是基督徒的奉獻,像是佛教的因果,還有我一直掛在嘴邊的浪費食物會下地獄。我覺得拜拜不環保,但我偶爾喜歡讀經、抄經,喜歡點燈,喜歡寫祈願木板,喜歡聽人唱詩歌,其實我很羨慕信仰虔誠的人們,在司馬庫斯、龍珠還有媽祖繞進、宿霧的Sinulog都很讓我感動。

說了那麼多,我覺得重要是一種相對質,標準取決你是否在乎。所以,選擇願意相信的相信,選擇讓自己變更好的原則去改變,如果宗教是浮木,當你下沉時,不用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,緊緊抓住吧!只是千萬別放棄關心日常,關心家人,多一點直接實際的互動,總是比形式上的付出奉獻更加重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怡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