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完成了幾百年前就想做的一件事:
到故宮「陶與瓷」區,把所有形容顏色的詞彙記錄下來。
這個練習是須須建議的,到底是大學時期的作業,還是畢業後聽演講、看他臉書?已不可考,之所以會拖到現在才去實踐,是因為工程費時,屬於我自己覺得有趣,但很不好意思拉其他人一起,於是乎,始終擱置於代辦。
但今天在夾縫中生存,在滿滿的陸客中完成此舉,真的好開心。
【霽—霽青、霽紅】
「霽」是指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的意思,以「霽」形容的顏色有二,霽青與霽紅,粗略看來霽字形容的顏色偏深。
霽青:霽青是雨後放晴的天空藍。
圖片來源:中華民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http://catalog.digitalarchives.tw/item/00/14/e5/21.html
霽紅:霽紅像暴風雨後晴空中的紅霞。作為瓷器,霽紅是康熙後期創燒的一種同紅釉,以銅為著色劑,經過攝氏1300度高溫還原焰燒而成,顏色深紅。
【祭紅】
說完「霽紅」順便說說同音的「祭紅」,有人說「霽紅」同「祭紅」,但我看起來有些差異,好像祭紅略為穩重一些,所以喜歡另一說法:祭红釉是景德鎮的陶工在明宣德時期創燒的著名红釉品種,顏色像初凝的雞血,深而安定,瑩潤均勻,因為多作為祭祀郊壇之用,故名。
圖片來源:中華民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http://catalog.digitalarchives.tw/item/00/14/e5/21.html
【豇豆紅】
我和朋友看到「豇豆紅」第一個想法是:芋頭紅豆泥,芋頭放在前紅豆放在後,代表以紅豆為基底,芋頭略少,粉粉沙沙的,帶紫,是一種穿在我身上絕對顯黑的顏色。「豇豆」是什麼其實我不太明白,甚至不確定它怎麼讀,後來上網查,可以讀「江」或讀「鋼」,就是閩南語說的「菜豆」。
以瓷器來說,豇豆紅是康熙時期銅紅釉中名貴的品種之一,釉質勻淨細膩,含有粉質。上乘者稱「大红袍」或「正红」,釉色明快鮮豔,潔淨無瑕。居中者,釉如豇豆皮,含有深淺不一的斑点,甚是柔和悦目。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綠斑苔點,今稱作「美人醉」或「美人霽」。
圖片:故宮博物院 (這個比較深,有些顏色略淺)
【青色】
青色到底是什麼顏色?其實我有點不太確定,以我對《荀子勸學》的理解「青出於藍,而勝於藍」來判斷,青應該是一種從「藍」這個植物提煉出來的顏色,像「青花瓷」就接近我們說的深藍色。
【冬青】
清代以前的瓷器很多都是「冬青色」,我覺得冬字用的很好,完全表現了這個顏色一種冷調的蕭條感。
圖片:故宮博物院
【秘色青】
這麼名字很可愛,因為我完全想像不出來什麼叫做秘色,後來才知道,所謂的「秘色」講的是保密的釉料配方,所以秘色青,就是說這種青色的釉料配方是保密的!酷~所以應該會有秘色紅、秘色紫……只是沒被我遇到。
【紫色】
我覺得中國人好像和「紫」這個顏色不太熟悉,因為紅色、青色、白色……有屬不清具想像力的說法,但輪到紫色,就特別的無聊具象沒有創意,像是丁香紫和葡萄紫,我葡萄子咧。
【紫金】
紫金不是紫色,是金色。有點像亮亮的土黃色,我朋友說了一個我覺得更為貼切的名稱,叫土豪色!
圖片:故宮博物院
【赭墨】
「赭」大概是在講赭石這種泥土色素所產生的顏色,而赭色通常是指紅褐色。
對我來說,赭墨是一種有點紅,又有點黃的黑色。
【甜白】
除了冬青之外,我也很喜歡「甜白」,很神奇的甜白真的有一種圓潤的光滑的甜甜的感覺,像曼陀珠(糖果),所有甜白色的釉器,都像打了美肌膜式一樣,糊糊的,唯美唯美。
作為瓷器,
甜白釉以明代永樂窯生產的最為著名。製作過程極為複雜,大约需要幾十道手續。甜白釉極瑩潤,能照見人影,比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,给人温柔甜淨的感覺,素有「白如凝脂,素猶積雪」之譽。
圖片來源:故宮博物院
紀錄如下:
紅色
銅紅、紅釉色、祭紅、豇豆紅、石紅、玫瑰紅、霽紅
青色
冬青、天青、翠青、豆青、天青、霽青、秘色青
藍色
天藍
綠色
孔雀綠、湖綠、橄欖綠
黃色
黃釉色、嬌黃、黃褐
紫色
丁香紫、葡萄紫
墨色
赭墨
金色
紫金
白色
月白、甜白、卵白、瑩白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