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na問我,在花蓮的時候怎麼沒有想過要跑峽谷馬拉松?
我回:「大學有太多好玩的事,再加上那時完全沒有運動習慣,就算太魯閣馬拉松名氣響叮噹,壓根沒想過要報名。」
畢業後的幾年,搭了快五小時的車,翻山越嶺從台中來到花蓮,為的就是用自己的配速體驗太魯閣。
這次我們來了一個小旅行團8人,
除了花花沒有參加路跑,其他六人跑小馬12K,謝姓少女獨自挑戰半馬21K,
不過大家並沒有膩一起,Tina持續她風一般的女子風格加速前進,
我和許小孩和少女L,因為睡眠不足,完全呈現「太魯閣夢遊記」,
除了最後衝刺路段以及遇到攝影機時裝模作樣地跑一下外,
我們全程在峽谷中散散步、拍拍照,慢慢也漫漫感受這鬼斧神工。
關於「馬拉松」,我要講得不多,只想用切身經驗提醒看見這篇文章的朋友
✔務必睡飽(切身之痛)
✔務必吃飽(切身之痛)
✔務必訂房在車站附近(覺得幸福)
(開跑前廁所人潮)
我週六0:30火車抵達花蓮,進到民宿洗完澡大約01:30,
上午04:20起床,盥洗之後搭04:50的火車前往新城,再搭接駁車前往會場,
這麼個睡眠不足,開跑前連香蕉和能量飲都吃不下,從頭昏想吐到飢餓無比,於是短短12K,我們幾乎用走完的。
所以這篇文章你不會看到太魯閣馬應該怎麼跑,
我想說的其實是:太魯閣到底有多美,用腳走過會有全新的感動!
搭上特別為馬拉松選手加開的火車前往新城,開啟這趟夢遊旅程,
車上滿滿滿滿的都是人,我們連車廂都擠不進去,就窩在廁所旁走道上,
同行友人在一個急煞過後被陌生男子「壁咚」(好浪漫),
而我則是被以一個完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模式困在小小的角落,
好險花蓮到新城就這麼短短的距離,下車時四肢都發麻了。
下車後我們無縫接軌的搭上大會接駁車,前往集合場地。
起跑點在牌坊再往南幾公尺處,從遊客中心要往下走過錦文橋大約10分鐘路程,
這一段有強迫暖身的功用,我覺得很不錯。
今年天氣不好,沒有下雨已經是莫大的幸運。
陰陰的天空,不冷也不曬,跑起來超級舒服。
(也就是說,以下的照片光線是後製調整過的,現場不長這樣,哈哈哈)
太魯閣馬拉松全馬、半馬、小馬是上午7:00由同一個起點開跑,
人好多好壯觀,加上我們本來就不強求成績,所以鳴槍後還被擠在起點後遠遠的,悠悠哉哉自拍。
出發後一路會先往南跑,經過亞泥,左轉太魯閣大橋。
我和許小孩在這邊特別灌輸我們對亞泥的怨恨給少女L,看這好好的山被削去一大半,
還說,在我們心中花蓮三大怪物,遠雄、亞泥和造紙廠(當然還有我時刻放在心上的花蓮王)。
小馬跑了5K的平地,從這邊開始入山,往左跑。
岔路右轉進蘇花,往宜蘭。
拐了彎之後,少女L不停的讚嘆好美,
我和許小孩則是一副「拜託,那還用說嗎」的口吻回她「廢話這裡是太魯閣耶!哪有不美的道理」
像是友人在稱讚自己家或自己小孩那種得意又驕傲的臭跩樣。
不管來了幾次太魯閣,能夠跑進這抹綠中,還是覺得好震撼。
特別喜歡跑進山洞
這張沒有修圖喔,是不是美到翻跟斗
出發前三天,我在臉書寫著
害怕改變的速度太快,報名峽谷馬拉松只是給自己一個回花蓮的理由,
用自己的配速,記憶喜歡的土地,
年紀更大,看過更多的地方,花蓮還是我的最愛,
那種想到就會亢奮,夢到都會偷笑,看到它改變會五味雜陳的愛。
如果可以再回花蓮久居一次,我會告訴自己
✔跑一回峽谷馬拉松(用走的都可以走完)
✔成為黑潮的義工
✔多爬幾座大山
✔更認真地用文字記錄生活
太魯閣馬拉松小資訊:
每年大約9月開始報名,一定要抽籤,個人組和團體組抽中的機會差不多,所以不用糾結太久,11月初的花蓮其實不會很冷(當然也要看每年的實際狀況)
一開始穿的防風外套+大會背心,跑到最後其實外套都脫掉了。我自已覺得不要戴耳機跑,聽聽風的聲音、水的聲音,這是一個很難得可以親近峽谷的機會,用五感六覺認識它吧!
⌛住宿方面
火車站附近的住宿很多,我這次住的是【花時間民宿】老闆超貼心,半夜12:30開車到車站接我們(其實用走的五分鐘內會到),Tina他們住的是【承億-花蓮山知道】也很貼心,為了馬拉松選手準備了豐盛到爆炸的餐盒,還有其他我住過,一樣走路就能到車站的房源有【洄瀾窩】、【回然慢時旅居】、【小旅行迷你公寓】
如果在booking訂房可以使用我的訂房優惠連結,獲得$500回饋金喔
https://www.booking.com/s/27_8/yiball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