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教堂的彩繪玻璃加上攀滿植物的石牆,有種時間被抽離的感覺)
 

週一,吳怡球打算利用最後在花蓮的時間,去吉安慶修院拜託日本神祇讓我考上移民官,然後移民花蓮,剛好西瓜還沒去過,更覺得這個安排不錯。

慶修院的神明是我的超級好朋友,打從大一,抱著「想考好日文就要去拜託日本神」的詭異理論第一次踏入,後來每次有需要,都會去打擾祂們(因為我很喜歡寫祈願板),大部分時候,祂們也都會熱心幫助我。

在這裡必須澄清,慶修院祭奉的,其實是佛教的神祇﹙中國神或者說是印度神﹚彌勒菩薩、藥師菩薩、觀世音菩薩……,所以想考好日文去拜託祂們完全只是一種偏見和誤會的心理作用。
 

說了這麼多離題的話,總之,星期一慶修院休假,在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的情況下,吳怡球突然想起前陣子在雜誌上看過「新城聖母堂」的介紹,一個天主堂與日本神社共存的古蹟,詢問西瓜意見後,我們,一路向北,狂飆。



(親愛的鍾西瓜好久沒出現在我的網誌了,消失半年,她終於從泡菜國回來。
 

這回到花蓮,就是她愛心收留我,還安排了好吃的梅子雞大餐。)

新城比我們記憶中的遙遠,而聖母堂的知名度,也不是我想像中那麼高。既然是臨時起意,只好沿途問路。經過一番努力,知道聖母堂位於新城火車站附近的新城老街上,但怎樣就是找不到。就在我們差點就要放棄的時候,終於,找到了。

聖母堂的位置,確實就在老街口,然而它前半部(靠近馬路的一側)是新式教會,必須從「新城公園」的牌樓轉入,才能看見我們找尋的古蹟。


新城天主堂舊址是新城神社。當初日軍玷汙太魯閣族少女,族人出草獵日軍人頭後引發『新城事件』,日本為了紀念犧牲的日軍,在這蓋了神社。

光復後神社被破壞,土地被一位神父買下,吳怡球後來才知道,寫著「新城公園」的牌樓是第一座鳥居,少了兩翼,是68年中日斷交時被鄉公所鋸斷的,而二號鳥居上方,現在寫著「天主教會」,它和三號鳥居的兩側都添加柱子,變成中國的牌樓的樣子,是神父擔心它們遭受被破壞而作的偽裝,也因此保留至今。


經過第二號鳥居,就是神社參道,參道右側,是天主堂宿舍以及船型大禮堂,教堂的外型是以諾亞方舟的意向來建造的,現在牆上攀滿植物,我覺得譚小安會喜歡。

 

除了鳥居以外,尚有幾座石燈籠。


 

而參道走到底的階梯前有一對神社的守護靈獸。



狛犬站立的石柱上,寫著聖母園三個字,聖母瑪利亞住在這裡,不是小天使保戶祂,而是狛犬,這大概是歷史所造成的全世界獨一無二吧!不過,換另外一個想法,要不是聖母瑪利亞住這,這些關於神社的一切早就被破壞或者拆除了,所以到底誰保護誰,很難說呢,總之,在吳怡球看來,這裡一片寧靜祥和,我相信他們和平共處了好長一段時間了。

進入第三號鳥居,就可看到神社的基座,如今改為聖母亭的地方。



13名被殺的日軍官兵就葬在這裡,通常在台殉職的日本軍人或警察,一般都會運送回日本,但據說這13位軍官兵因為被太魯閣族出草砍頭,變成屍骨不全,因此就地安葬。

聖母園中尚有九棵老松樹,顯得倉勁碧綠,環境十分清幽。這裡觀光客不多,除了我和西瓜之外,只有一對夫婦,他們是計程車司機帶來的。吳怡球把握時間認真拍照,沒有多和那位司機大哥交談,但隱約聽到他向那對夫婦介紹這裡的歷史,他也和西瓜攀談了一會兒,還告訴了西瓜我們經過的秀林國中,是日據時代的小學校,看來,他非常的熟稔在地歷史,我覺得這樣的司機很棒,這裡有他非常幸運。



直到最後,吳怡球還是覺得這種中西合併,宗教融合的感覺很棒,更是佩服當時那個神父想要保護古蹟的心,所以拜託西瓜幫我拍了照。

好久沒有開發花蓮新景點了,花蓮的美,真的不是去一兩次可以滿足的。吳怡球待在花蓮的後期,大部分時間都是重覆去著我喜歡的七星潭單車道、松園、牛山,只是帶著不同的人前往。

話說,不是高調宣布要閉關了嗎,吳怡球怎麼又跑到花蓮去呢?實在是因公出差啊,尚欠1111一篇壯遊點採訪,才會動身前往花蓮,順便,享受最後的逍遙。

台九線,新城火車站附近有個岔路轉入新城老街(博愛路)
進去後就可以看到新城公園的牌樓,左轉後走到底,即可看見,可以順便去新城照相館拍張照,是電影盛夏光年的海報場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怡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